陶粒,顾名思义,就是陶质的颗粒。陶粒的外观特征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,但也有一些仿碎石陶粒不是圆形或椭圆形球体,而呈不规则碎石状。陶粒形状因工艺不同而各异。它的表面是一层坚硬的外壳,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,具有隔水保气作用,并且赋予陶粒较高的强度。因为生产陶粒的原料很多,陶粒的品种也很多,因而颜色也就很多。焙烧陶粒的颜色大多为暗红色、赭红色,也有一些特殊品种为灰黄色、灰黑色、灰白色、青灰色等。
陶粒的粒径一般为5~20㎜.大的粒径为25㎜。陶粒一般用来取代混凝土中的碎石和卵石。
因为生产陶粒的原料很多,陶粒的品种也很多,因而颜色也就很多。免烧陶粒因所用固体废弃物不同,颜色各异,一般为灰黑色,表面没有光泽度,不如焙烧陶粒光滑。
轻质性是陶粒许多优良性能中.重要的一点,也是它能够取代重质砂石的主要原因。陶粒的内部结构特征呈细密蜂窝状微孔。这些微孔都是封闭型的,而不是连通型的。它是由于气体被包裹进壳内而形成的,这是陶粒质轻的主要原因。
陶粒的细小颗粒部分称为陶砂。在陶粒中有许多小于5㎜的细颗粒,在生产中用筛分机将这部分细小颗粒筛分出来,习惯上称之为陶砂。陶砂的密度略高,化学和热稳定性好。陶砂主要用于代替天然河砂或山砂配制轻集料混凝土、轻质砂浆,也可作耐酸、耐热混凝土细集料。主要品种有黏土陶砂页岩陶砂和粉煤灰陶砂等。使用陶砂的目的也是为降低建筑物自重。陶砂也可用于无土栽培和工业过滤。
陶粒的生产包括原材料处理、配料、成型、预烧、焙烧、冷却和筛分等过程。其中,.为重要的是焙烧过程。焙烧过程中,料球软化并具有一定的黏度,料球中的发泡物质产生气体,促使料球膨胀,随后冷却形成多孔轻集料。
陶粒中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和控制范围如下。
①陶粒中的熔质物质为SiO₂、Al₂O₃,熔剂物质为CaO、MgO、Fe₂O₃、K₂O和Na₂O等。熔质物质含量越低,需要焙烧的温度越低。但比值过小时,液相黏度太小,膨胀气体容易溢出,对发泡不利。熔质与熔剂比值越高,需要焙烧温度越高,液相黏度太高,也对发泡不利。经验说明:熔质和熔剂的比例为3.5-10时,有良好的膨胀性能。
②SiO₂的含量宜控制在55%-65%,A1₂O₃的含量宜控制在13%-23%。
③CaO、MgO的含量宜控制在6%-8%。钙、镁是助熔物质,起稀释液相的作用。但是,钙、镁含量过高,缩小焙烧温度范围,降低发泡性能,并导致结圈。同理,K₂O+Na₂O的含量以2.5%-5.0%为佳。如果钾、钠过高,液相黏度太低,不利于膨胀。
④Fe₂O₃的含量4%-10%。Fe₂O₃含量过高,缩小焙烧温度范围;Fe₂O₃含量过低,发泡物质含量不足,致使陶瓷的体积密度偏高。陶粒的膨胀类似于漂珠,也是碳-铁氧化-还原反应。